母校,我们再撒一次老娇
文/风调雨顺
重回母校,这是多少年来的愿望。

母校很多,有小学的,有初中的,有高中的,还有大学的,虽然母校都非常重要,而且难以忘记,而独有中师一一赵庄师范学校,更能使我壮思逸兴。
对赵庄师范学校情有独钟,不仅仅是学校里有名师,不仅仅是学校地理位置特殊,也不仅仅是学校非凡的历史,而更是在我即将毕业之时,恢复了高考,改革开放让我买到了最末一张读书的船票,对自己人生来说是一次关健性转变。
与我们一起参加高考的人中成分复杂年龄差距大,有文革前的老高三,有多年从事教学的民办教师,有高中技术班学生,有普通班的学生,而我则是高中体育班的学生。对于我们这些体育班的学生,当时学校里都讥笑说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。当有幸班主任老师把我们部分选到普通班参加高考时,如何树立起信心,是成功与否的关口。
1979年的高考,正好碰到了大中专一个卷。尽管我们都做着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学的美梦,却被高考的春风吹进了赵庄师范的大门。尽管有不可言状的失落,却也在内心产生了淡淡的喜悦。经过两三年的苦苦挣扎,把一双1.5的眼睛累成了近视,模模糊糊地走进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,从此完成了由一个纯粹的泥腿子,转变成了知识青年的转折。

对于赵庄师范学校,在我的眼里并非心中的理想,但也是多少学子们梦寐以求的。尽管在志愿上有许多不情愿,却不得不投入她宽大而厚实的怀抱。
自从进入赵庄师范,越来越感到她的慈祥与友善,她的美丽与温暖,她的动人与活力,她的深奥与坦诚。从此结缘,铭刻在心,难以忘记。
当时,人们总是称赵庄师范叫赵师。赵师也就成了赵庄师范的小名,或者昵称。
赵庄师范学校,坐落在威县城北十多公里的赵庄农村处,而赵庄以天主教而闻名中外。尤其是那规模宏大,建筑特别的天主教堂,如果在春冬季节,就在很远的地方,肉眼可以看的到。究竟是赵庄师范是借天主教之名而闻名遐迩,还是天主教以赵庄师范而著称于世,这就不得而知了。

在赵庄师范两年的学习中,外边的世界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,我们的心里也在不断地更新升华。在学校里,认识到了许多兢兢业业执着从教的优秀老师,认识了这个朴素无华地处偏避的学校,结识了许多活勃向上的青春学友,同时也了解了毗邻的天主教堂,和天主教堂共名的赵庄村庄,以及在这个村里的村民们。在老师们的教导下,开始了许多新学科的学习,同时对高中学习的课程进行了更广泛的涉猎,激荡着原有的概念与观念,仿佛小鸟学飞一样,慢慢地飞高飞远,飞向了一个新的天地。
为了迎接高考,那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开始了洗涤,渐渐地学会了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,渐渐地学习了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接纳新的学习知识,渐渐地将所学知识升华为智慧,改变了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,也渐渐地明白了人生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度过。在书声琅琅里,在知识积累里,在笑谈歌舞里,在苦苦探索里,在失望希望里,在重新架构里,在柳暗花明里,在阴晴圆缺里,在雾里看花里…
不管怎样风云变幻,赵庄师范总是慈眉善目地微笑着,看着我,给我以指引,给我以激励,给我以自信,给我以胆量,给我以呵护,给我以美梦…她既是我的良师,也是我的益友,更是我的寄托。
我在岁月里与之结缘,在认知里与之会心,在崇拜里与之相望,在痴情里与之相爱,在浮沉里与之同行,在春秋里与之沟通…渐渐地成为了相知相惜相念相忆。
赵庄师范,我不知你记住记不住我,因为你的儿女成千上万,层出不穷,而在我的心里,你就是母亲,你就是母校,而且是我记忆最深的。
只所以记忆最深,得益于你的谆谆教诲,得益于你的关心爱护,而且得益于成为你的爱子,将我纳入你的怀抱,流入你的血脉。
在此学习两年,执教八年,怀念一生。
毕业四十年,相约关淑敏,付容慧,肖秀敏,刘育才,王风尧,张存海等同学,特别是关淑敏同学专程从上海赶来,我们在中秋节前夕,代表你的孩子们拜谒你,与你团圆,与你赏月,与你交心,向你汇报…

我们已从青春黑发长成白发苍苍,你却旧貌变新颜岁月不老,且越活越年轻。这是我们学子的共同祝愿!
在此时此刻,我们用新时代的美酒,祝你更上层楼!
我们一块再次投入你的怀抱,以青春的热情向你再撒一次老娇…